世界很平,我不平」上市已經一個月。其中最最吸引我的一篇文章,莫過於阿德所寫的「成功,我自己定義!」

文章從阿德的朋友最近遇到阿德所說的一句話開始:「什麼路啊?你光最近這一陣子就不知變了多少次,這樣反反覆覆也未免有點可怕......真是個迷惘的孩子。」
阿德畢業於台大資工所博士班,目前赴MIT Media Laboratory深造,在參訪的行程當中,對學長留下深刻的印象,除了阿德很隨性很親和的態度,以及帥到外國女生在路上自己過來搭訕的外表之外,還有一種充滿熱情、有藝術氣息的生活觀點。


阿德學長就是最右邊的那一位,左二也是一位優秀的時代學長

當時和他實驗室的港仔Francis以及我們在Sloan遇到的中國學生--衣進,在結束發表BP的行程之後曾經一起在Harvard Square附近的中國餐館大啖美食,結束了晚餐的聚會,港仔還教了我們大夥廣東話的髒話要怎麼說...,結果我們一群不學好的死小孩,就這樣把這一串罵人的髒話,編成一大篇的順口遛;Francis聽到之後非常吃驚,直呼他從來沒有聽過這麼髒的髒話串。

後來阿德回到台灣之後,我們還曾經約了一群人,還有Joseph大人,一起在台北東區吃飯聊天,分享他最近的研究,他那時候作的東西,是一個很酷的互動式網頁,從這個網頁當中,你可以直接輸入你所希望出席的場合,以及喜歡的感覺,如此一來,電腦就會自動幫你挑出最適合的衣服,省去你花時間配件的煩惱;簡直酷斃了。

上一次聽到阿德的消息,是從Josephine娘娘那邊得到的,從娘娘那邊(事後阿德表示娘娘講話有點太誇張)才知道,阿德放棄暑期實習的機會,決定去柬埔寨拍攝當地的紀錄片,甚至希望可以找到金主支援他們的拍攝活動,希望可以帶給當地的居民一些幫助--這些居民不是別人,正是當初國民軍撤退時,被留在當地來不及撤離的中國人,正是異域裡所記錄的「亞細亞的孤兒」。

一個對探索世界、探索生命充滿精力與熱忱的傢伙,走不慣「理所當然的道路」,世界安在他身上的期待、比較與判斷,可想而知;然而這傢伙聳聳肩,顧盼自如說了句:「我只能作自己。因為我是我,別無選擇。」

我簡直要起立鼓掌了!

你知道,關心你、不關心你的人,總是對你有一堆的意見,總是有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要你做這個選擇、做那個選擇,但是這些是不是你喜歡的選擇,卻從來不是他們所關心,他們所在意的;他們只介意你是不是那個他們觀點當中應該要成為的你,他們只在意你是不是他們所定義的成功,所定義的正確--如果不是,那麼你一定迷路了,你可惜了,你甚至是頑固不知好好珍惜。

什麼企研所、會研所、財管所,我常常不懂這些標籤代表什麼意義?一種優越抑或僅只一種設限?跳開這些,我們還留下些什麼?誰說財金系所學生就該學些「正經事」,選些大家都會選的課,把重心放在和大家一樣的地方?這些你們啊、我們啊、應該啊、不應該啊的觀念到底打哪裡來的?

我突然在腦袋當中響起危險心靈裡彭老師說的一段話「我們的教育到底教給下一代什麼?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,也許他們什麼都還沒學會,就已經先學會去排擠那些不同的。」

我們的環境不給我們足夠的空間相信自己,不代表我們應該放棄學習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的獨特,相信自己的與眾不同,相信自己可以做出轟轟動動的事情,相信自己可能改變世界--改變世界很簡單,與眾不同很簡單,你願意開始動手就是了。

YEF大叔魏孝丞,拿著海報,挨家挨戶向餐廳推廣的自備筷子活動,已經不知不覺得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習慣,甚至讓很多餐廳自願加入,給那些自備餐具的客人優惠折扣。任何偉大的巨變,最初都發韌於一個單純的堅持與傻勁;要成就這些,不需要是「天才」,甚至要「夠傻」,夠帶種,夠相信自己。

成功,我自己定義!
是的,我自己定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lugsh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