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一陣子聽了一個高盛執行董事、瑞銀副總退下來做志工的陳秀娟女士--分享她一路走來的職涯分享,以及她現階段的人生目標與工作;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一句話:「好,就是要好到令人感動。」

感動,不就是一路以來自己一直想要追逐的東西,這麼多年以來,會讓我深深著迷的競賽或者工作,不都緊緊的纏繞著感動。感動別人和感動自己是可以分開來看得兩件事情,但對我來講,如果我沒辦法感動自己,我無法去感動別人,我甚至連去感動別人的動力都沒有,所以回到我一直在問的問題,我過的生活到底有沒有感動?我所尋找的東西是不是會讓我感動的?

心底這一塊東西如果不要被喚起,也許我就可以一輩子開開心心的過下去,心底的這一塊東西,一旦被喚起,我想我就非得找出個能接受的答案才行,我很希望很希望自己可以就這樣愛上最風光的職涯規劃,然後就這樣一致的做下去,百分之百的奉獻我的心與力,把一切做到最好,好到令人感動,也讓自己活在感動當中;手段跟目的一直無法在可預見的將來兜在一起,我的心跟我的身體永遠都住在不一樣的地方,好到令人感動?就算我有能力令人感動,我也沒辦法感動自己。

「批評別人並不會讓自己更好」,是一個更絕的分享,嘴巴惡毒的毛病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著,不論是社團環境也好,或者朋友圈子也好,批評別人幾乎已經跟娛樂消遣劃上等號,有時候惡毒到一個頂點,大家還會停下來咀嚼一下本日最經典;我相信惡毒與輕蔑絕對是一個尋找話題、聯繫「我類」最強大的方式,但批評別人並不會讓自己更好卻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慢慢就看得出來,一個人沒有可能真的那麼可愛,或者真的那麼可恨,只是在這個時間點,你只看到一個人的好,下個時間點,你只看到一個人的壞;有時候一個人轉過身,你突然見到你不預期的壞,或者你不預期的好,於是你開始感到背叛或者感到愧疚(也可能惡毒的覺得是偽善);表象是分辨不完,也不那麼容易看清的,至少我覺得自己不是那種真的很有洞察力的人,對人的分類也還不到爐火純青的程度,但可以確定的是,搞懂自己以及提昇自己,絕對比搞懂別人或者用批鬥降低別人來的省時省力。所以,可以先練習的一件事情,就是把嘴賤停在嘴皮上,別往心底去;然後漸漸連嘴皮都不要耍。

最後,「機會與選擇」,這個東西,其實也就是我一直在找的手段,手段越多越能夠達到好的結果,「機會與選擇」這種東西,都是得靠許多許多的代價去累積、交換出來的;然而這些抵換值不值得,好不好,只有時間能告訴我答案,只有未來的我可以告訴我答案。

我做的,有沒有真心,這是我最想確定的事情;如果我注定得在未來的二十年過壓抑的人生,那麼我也得快點調整自己的心,把假的變成真的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lugshino 的頭像
    slugshino

    Arthur Ho 穿越時間之後

    slugsh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