鮮少人知道,台灣的排球運動在東亞其實佔有一席之地,幾年前的男排曾經擊敗過大陸、日本;而今年台灣的女排更是在世界盃女排賽當中,連勝五場,甚至擊敗日本、南韓、波蘭等傳統強隊,擠進世界排球強權之林。 年紀小的時候,對於攻擊很執著,等到自己開始打球隊的比賽之後,才開始懂得去欣賞舉球員的供輸。 先分享一篇來自蘋果日報專訪台灣女排國家代表隊主舉的文章: 吳曉莉 隨心所欲舉好球 2006年11月06日 蘋果日報 中華隊舉球員 【戚海倫╱日本東京報導】 一個好的舉球員,往往是排球賽表現傑出的靈魂。中華隊就有這樣一個優秀的舉球員─ 吳曉莉。 吳曉莉的身高只有166公分,在排球場上或許並不吃香,但是她靈活的穿針引線,屢屢舉 出好球,讓攻擊手能夠有效發揮。「升上小學四年級時,我就已經150公分高,但後來就 沒什麼長高了。」曉莉笑說。 升小四那年,就讀桃園大成國小的她因愛運動,被選中參加排球隊,剛開始是攻擊手, 後來擔任舉球員。之後大寮國中、中山工商、台灣師大,一路練球,曉莉坦言,「舉球 員必須比其他隊員練得更多。場上變數多,但我最大的動力,就是看攻擊手打下去的那 一刻,那就是對舉球員的肯定。」 清晨起床 獨自苦練 清晨5點或5點半就起床獨自練習,還要花很多時間畫戰術圖、意象訓練,構思應戰之道 ,「惟有這樣,技術才能更穩定。」曉莉苦練,隊員都看在眼裡,「其實我對自己還是 不夠嚴格。」她說。 評價自己,吳曉莉認為自己在場上主動性夠,也經常與攻擊手溝通,但她認為自己還是 不夠穩定,舉球的概念也還不夠清楚,「最高境界應該是藝術化,隨心所欲舉出好球。」 曉莉也正朝這個目標踏實努力。
一個舉球員的養成,真的要花費很多的心力,他必須要很清楚很清楚比賽的節奏,以及場上所有人的狀況,必須要壓抑自己攻擊得分的念頭,全力幫助隊伍求勝;更重要的是要給攻擊手信心,而且和攻擊手保持完美的互動。
能把上述種種融合在舉球員的呼吸當中,就能成為一種極致的藝術。呼,舉球員看舉球員感動是特別深的,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舉球員,要花費的心力與承受的壓力真的很大,隨口哈拉一下,順便幫中華女排加油!
- Nov 06 Mon 2006 17:02
舉球員的球魂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